寒假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可以这样和孩子“约法三章”发表时间:2024-02-02 10:37 每次一到寒假,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家里长时间沉迷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长时间面对电子产品的坏处:影响孩子视力;破坏孩子注意力;孩子活动量减少,不利于身体健康等等。 ![]() 反思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电子产品的? 孩子不想吃饭,“边看动画片边吃饭。” 孩子想要玩具,“不买就给你看短视频。” 孩子要出去玩,“我没时间,给你玩会儿手机。” …… 可教育孩子太累、工作太忙,都不该是我们把孩子扔给手机的理由。 孩子对父母是天然依赖的,手机的吸引力再强,也强不过父母的陪伴。 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 会发生这4个变化 01 有研究表明,每天接受不同的刺激,孩子才能发展出一个健康的大脑。 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信息: 用眼睛看到苹果颜色,用小手摸到苹果触感,用鼻子闻到苹果气味,用嘴巴尝到苹果味道。 手机的出现,简化了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点一点或滑一滑就可以摘到苹果。 ![]() 一旦孩子习惯被抽象简化的信息,他就会对真正的三维世界失去兴趣,对丰富的信息不敏感。 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感官刺激,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负面变化。 02 孩子会变得不爱思考 电子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快反馈,点一下手机,内容、图片、信息、声音就会自动灌输到大脑里去。 一旦孩子付出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满足,他就会习惯简单直白的互动,他就没有精力去深度思考。 03 一位作家书里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一个五六个月的婴儿在翻电子杂志,轻轻一划,杂志就“哗啦”翻页,婴儿乐得手舞足蹈。 接下来,她父母拿来一本真正的杂志给婴儿翻,结果,婴儿怎么用力也翻不动杂志,怎么滑动也不出来“哗啦”的声音,她生气地把杂志扔到一边。 ![]() 这个案例说明了,过早接触手机带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知:所有事物是点一下就马上有的。 这样的认知,会让孩子很难接受现实生活中慢的事情,长此以往他会变得急躁、没有耐心。 04 孩子真实的朋友减少 手机为孩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也让孩子失去了更多直面交流的机会。 有多少孩子,在网络世界能言善辩,好友成群,回到现实却少言寡语,不善交际。 ![]() 一项研究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过多的屏幕时间会阻碍语言、社会和情感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观察力、同理心、认识自己的方式及人际关系。 还有的孩子因为对手机的依赖,让手机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空间,甚至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 可以尝试和孩子 签订电子产品使用“协议书” “协议书”拟定的几点建议: 2.寒假期间,家长应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孩子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后,可适当使用电子产品;若没有制订学习计划,或者没有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不得使用手机。 3.父母与孩子通过协商,约定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段及时长,父母要与孩子共同遵守,明确在家期间使用手机的时间。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更公平,更愿意接受,协议也更容易执行。 4.合理恰当的奖惩机制可以促进协议的有效执行。协议签订前,父母与孩子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确定奖惩机制:遵守协议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样,违反协议接受相应的惩罚。需要提醒的是,奖惩必须尽快落实到位。 5.监督人的选择非常重要,最好选择孩子信赖的长辈。另外监督人必须是和孩子一起共同生活的人,方便监督协议的执行和奖惩的落实。 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家长收好这两招 第一 约法三章 和孩子讨论手机的使用规则 关于手机这个问题,父母要做的不是管他,而是学着“管理”他。 管与管理的区别是,前者是居高临下的控制、干涉和要求;后者则是用孩子也认同的规则来管理孩子。 这份规则不是用来桎梏孩子的,而是让孩子在边界之内,拥有尊重与自由。 所以,寒假期间,与其天天指责孩子玩手机,不如你们共同协商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以及使用规则。 比如: 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分段管理,每次不超过30分钟; 吃饭、睡觉、走路不能使用手机; 写作业时,手机不要放在旁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短视频的内容家长要注意甄别,尤其在孩子使用手机的早期,父母要帮助孩子筛选内容,常用的APP设定青少年模式,或者干脆不下载此类APP。 毕竟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是不可控的,如果是科普、教育等优质内容,影响不大,但如果是低质内容,不仅容易形成信息茧房,还会不知不觉地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我们尽量引导孩子看看高分电影、纪录片等优质内容,不仅能拓宽眼界,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二 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假期想玩手机,是因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没有发现比手机更有趣的事情,现实体验感很弱。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要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阅读,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性游戏,或是带着孩子去逛逛公园、博物馆等等。 ![]() 当孩子问出了那句:“妈妈,我能玩一会手机吗?”,镇定的父母,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对孩子说: “你是觉得无聊了吗?” “妈妈陪你玩一会好不好。” 瞬间,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关注,也有了除手机之外的选择。 本文来源|综合自中国教育报、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苏方旭名班主任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钱志亮工作室等 插图设计|王荣佳 责任编辑|王佳实 上一篇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下一篇夜市所思
文章分类:
教育资讯
|
2024-04-12
近期,我刊接到读者举报,反映有人冒充本杂志编辑,利用网络、邮箱、电话和微信等形式,在我刊文章刊发并被知网收录后,非法与作者联系并核对相关信息,或非法以协作单位名义组织稿件,收取费用,承诺发稿件录用通知,并刊登稿件。这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本刊利益和声誉。对此,本刊郑重声明:1.本刊唯一官网:https://www.zxxbzr.cn/。2.本刊微信公众号为“中小学班主任”,公众号征文邮箱:zx...
2024-11-30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杂志征订开始啦!《中小学班主任》杂志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201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3742,国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1-2141/G4。本刊为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2025-01-20
制图 | 旭柠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2025-01-09
2025年1月5日,广东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24年学术会议在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隆重召开。
2024-12-24
2024年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之年。网信部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依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新问题新情况,重拳出击、精准施策,持续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部分典型案例——1恶意炮制发布“沙雕动画”短视频巡查发现,短视频平台部分账号集纳“沙雕动画”,包含大量血腥、惊悚等负面内容。部分账号恶意改编经典动画,发布“暴力海绵宝宝”...
2024-12-06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明确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
2024-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学前儿童第三章 幼 儿 园第四章 教 职 工第五章 保育教育第六章 投入保障第七章 监督管理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实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
2024-09-12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中国教育报》评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
2024-09-04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
2024-08-30
开学啦!亲爱的老师家长新的学期把这些励志的话讲给孩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