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发表时间:2025-03-10 15:49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 支撑作用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春野浮绿,万物新生。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作出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划出了重点、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更好发挥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推动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教育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组会上强调,“我们要培养的首先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人”,“从小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可靠的接班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亟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人才自主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唯其如此,方能确保教育事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更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 在智育过程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在体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在美育过程中启示学生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德育无处不在、贯穿其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挥创造性,“如盐入水”,更好地将德育渗透到教育全过程。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近年来,每逢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走进烈士陵园,深切缅怀烈士。这无疑是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的好形式。 思政课是凝心铸魂、播撒“种子”的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思政教育“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教育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追求。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未来,要进一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然要靠改革,必须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学生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役”。 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瞄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进一步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提高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能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 从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到倡导“教育家办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激发学校内生动力、释放教育活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位法、学前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教育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是保障学校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坚实保障。 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要不断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优化教育治理制度,构建科学、高效、灵活的学校管理体系。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人口结构变化,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优化教育布局,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直面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要着力破解学位供需失衡、师资结构矛盾、资源配置不优等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教育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在三者关系中的关键地位、基础作用尤为凸显。 找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方法、举措,构建三者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方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要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上下功夫。 求解特定问题比超算快千万亿倍!2025年全国两会前,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构建了目前最高水准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助力我国抢占量子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实践证明,打通科研成果从高校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高校科研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之花才能结出新质生产力之果。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让实验室的奇思妙想与产业需求碰撞出璀璨火花。 ——要在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上下功夫。 “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强大的人才竞争力,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刻把握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机制,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汇聚起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人才力量。 ——要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上下功夫。 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启动实施三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之路,中国的数字教育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打出了自己的“金招牌”,中国数字教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以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坚持“应用为王”,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构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建设学习型社会。 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教育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朝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扎实前进,必须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政治方向,夯实政治保障。 要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良好局面。教育系统要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部署,组织开展教育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向,聚焦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关键任务设计改革试点,明确试什么、怎么试,把握轻重缓急、分类分批,坚持成熟一批、推出一批,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决心,付诸实践行动,出台实施政策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提高政策实效。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不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5年3月8日
文章分类:
教育资讯
|
2024-04-12
近期,我刊接到读者举报,反映有人冒充本杂志编辑,利用网络、邮箱、电话和微信等形式,在我刊文章刊发并被知网收录后,非法与作者联系并核对相关信息,或非法以协作单位名义组织稿件,收取费用,承诺发稿件录用通知,并刊登稿件。这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本刊利益和声誉。对此,本刊郑重声明:1.本刊唯一官网:https://www.zxxbzr.cn/。2.本刊微信公众号为“中小学班主任”,公众号征文邮箱:zx...
2024-11-30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杂志征订开始啦!《中小学班主任》杂志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201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3742,国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1-2141/G4。本刊为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2025-04-15
AI(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越来越多青少年迷上沉浸式、多元化的AI聊天应用,手机管理再次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真正让学生的手机拿得起、放得下、用得好?
2025-04-14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河北、江苏、河南等地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并就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提出要求。
2025-04-07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日前正式发布,明确了38条重点任务。这些任务部署牢牢把握教育“三大属性”,将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和“八大体系”全面转化为教育强国的战略图景。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解码《纲要》”栏目,聚焦38条重点任务进行逐一解读,一起来回顾(点击划线部分可查看该条重点任务解读视频)——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
2025-04-03
近日,教育部正式上线“中国教师”服务平台及移动端“中国教师”小程序,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提供教师政策资讯、教师培训查询、惠师服务、电子工作证照等多元化服务,标志着我国教师服务迈入数字化新阶段。一起来看——“中国教师”服务平台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在电脑端便捷获取政策资讯、教师培训查询、惠师服务等基础服务。移动端“中国教师”小程序在电脑端功能基础上深化拓展,进一步集成...
2025-03-26
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全文)。《办法》聚焦更好发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平台)服务社会、支撑监管的作用,着力保障家长学生和各方合法权益。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办法》明确全国平台功能定位,推进大规模应用。强调全国平台是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网(官方网站)三端(家长...
2025-03-25
经组织开展资格审查、质量监测、社会认可度调查、指标审核、核查评估等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程序,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全文),决定认定天津市和平区等188个县(市、区)为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随教育小微一起来看——通知提出,希望各地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已通过认定的县(市、区)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成果,...
2025-03-20
来源 | 新华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经党中央同意,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学习教育”)。学...
2025-03-10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春野浮绿,万物新生。“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作出的重要讲话,高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