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点心理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发表时间:2022-04-25 14:56 本期主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中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矛盾的阶段,心态不平衡,情绪波动非常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在遭遇挫折打击时,常常不能及时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长此以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甚至造成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及时介入,积极引导,帮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在情绪疏导的过程中,运用倾听、提问、共情、指导等方式对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疏通、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当学生相信班主任,和班主任关系亲近时,才愿意表达内心的情感,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因此,疏导第一步不是“讲”而是“听”,倾听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认真、关注地倾听可以展现班主任真诚的态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的表达,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问题,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 倾听时,要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不要只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或是不顾学生的反应,在没有真正了解学生表述的事情情况下,急于下结论,提供意见,这会因为把握不准,影响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班主任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性回应,比如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或句子,如“是的”“你再说的详细点”“然后呢”,或者通过非言语行为,如点头、身体前倾、配合目光的注视来表达积极倾听的态度。总之,保持专注、积极的倾听态度,在良好的关系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听的基础上进行提问,获取学生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问题所在。提问时要注意问句的方式,提问的语气语调不能让人感觉受到批评或指责。 比如一位老师得知学生因为网恋失败而情绪低落时,反问道:你居然还在网上跟不认识的人谈恋爱?这种回应会让学生感到被指责,进而不愿意再说下去。 在需要明确某些问题时,可以使用封闭式提问缩小讨论范围。比如想要确认学生的失眠状况时,可以提问“你每天睡几个小时?”“你这样的状态持续多久了?” 但要注意,封闭式提问不能过多使用,否则可能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回答之中,产生被讯问的感觉。 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或者想要引导学生改变时,可以使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继续说下去。 比如想要了解考试焦虑学生的情况,可以提问“考试之前,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么看待这次考试的?”。 用含有“什么”“如何”“为什么”的句子,明确问题的经过和原因等,既能让班主任掌握事情来龙去脉,也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行为。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能直接反映对方的心理感受,给他人一种“他真的很了解我”的感觉,共情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学会合理表达情绪的过程。 作为班主任,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他们的情绪和状态,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学生才会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自我,班主任才能真正聆听到学生的心声。 表达共情,可以把学生陈述的情绪、情感用自己的话反馈给他,比如“你现在感到很难过”“这件事情让你很苦恼”“我会和你一起面对这件事”,这种情感反应经常会给人一种“击中”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与理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除了使用言语表达共情外,也要注意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目光、面部表情甚至行动等非言语来表达。比如,当学生诉说难过的事情时,班主任可以流露出关怀的神情,身体前倾,摸摸头,轻拍背部,表达关心与理解。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和拍拍肩膀的动作,比安慰的话对孩子的心灵触动更大。 总之,深入学生内心,想学生之所想。理解、包容学生的情绪,并恰当表达出来,这对于情绪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情绪被看见了、理解了,才能真正消失。 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要成年人的指导和帮助。班主任要教学生接纳不同的情绪感受,即使是那些不舒服和痛苦的情绪。 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班主任要示范情绪的接纳,不要说“不要那么悲观”“要坚强起来”之类的话,允许他把自己的痛苦悲伤表达出来。 班主任可以教给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做平时喜欢做,能产生愉快体验的事情,将自己跳到新环境中,从纷繁复杂的场景中摆脱出来;调整认知法,理智分析、换个角度想问题;情绪宣泄法,将负性情绪通过合理的方法宣泄出来。 班主任也可以开设情绪管理班会课,加强青少年情绪辨识和应对能力。在课程设计中,除了情绪的认识和觉察、表达和调整,还可以包含积极情绪的培养,让同学们学会获得快乐、发展乐观的方法。 作为学生健康的守护者,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敏锐觉察学生的情绪和内心感受并作出回应,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和有力的支持,为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创造条件。 ![]() ![]() 本书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自卑、学习障碍、攻击等行为问题,在深层次地探索其心理原因的基础上,为班主任提供了系统的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每节以案例导入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辅导建议,案例丰富,贴近教育实践。书中还对班主任的自我心理调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可供广大班主任老师学习参考。 ![]() 无锡市西漳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研究方向及擅长领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开展家长讲座及心理咨询服务。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心理剧《成为你自己》荣获江苏省校园心理剧大赛一等奖。 (文末开通了打赏功能,快来支持你喜欢的主讲人哦!) 如若发现学生存在心理疾病,老师请及时建议学生家长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诊断治疗,切不可自行处理。 ![]() ![]() |
2023-08-29
2024年《中小学班主任》杂志征订开始啦!《中小学班主任》杂志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201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3742,国内统一刊号:CN 31-2141/G4。本刊为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知...
2024-03-25
为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近日,教育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十项规定》,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消防救援机构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指导监督,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火灾事故的,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肃追责问责。跟教育小微一起来了解——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十项规定...
2024-03-21
编者的话: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事实上,为教师减负的步伐多年来从未停下,也并非没有政策举措。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教师减负究竟难在哪里?堵在哪里?需要将这个教育问题置于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审视。今天,中国教育报推出系列评论第三篇,和小编一起来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健全监督机制,建立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举报电话并向全社会公布,对查证...
2024-03-18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在机制建设、师资配置、课程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人民日报》报道——不负重托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2019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一堂...
2024-03-13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4年3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 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主题,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2024-03-12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4年3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 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主题,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通知作出六项部署。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一是推进近视防控“六个一”试点。教育部命名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结合近视防控改革试验试点工作要求,在中小学校、幼儿园部署开展“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
2024-03-07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好日子,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孩子们脱去厚厚的衣服,更愿意运动。
2024-02-22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教育强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年。依据这一基本政策导向,我们对今年的十大教育热点作出前瞻性预测。本文作者:周洪宇 邢欢 刘柳(周洪宇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
2024-02-02
每次一到寒假,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家里长时间沉迷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怎么办?
2024-02-01
链接山海,共赴数字化未来之约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观察当下,数字技术正如“普罗米修斯之火”,驱动并推进社会变革,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推动全社会“超快速、大尺度,深层次”的数字化发展。数字技术革新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危”“机”并存,我们要做出哪些改变?全世界将如何携手,共创数字化美好未来?为了共... |